主页 > 中药百科 > L >

  螺蛳

  【螺蛳的简介】

  螺蛳(luó sī),是方形环棱螺的俗称,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

  中文学名方形环棱螺

  拉丁学名Bellamya quadrata(Benson)

  别称湖螺、石螺、豆田螺、金螺、蜗螺牛、丝螺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亚纲前鳃亚纲

  目中腹足目

  科田螺科

  属环棱螺属

  种方形环棱螺

  又名方田螺

  螺蛳的异名

  蜗篱(《别录》),师螺(《本草拾遗》),蜗蠃(《纲目》)。

  螺蛳的来源

  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 螺蛳的动物形态

  方形环棱螺,又名:方田螺。 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以藻类及其他植物的表皮为食。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本动物的陈旧螺壳(白螺蛳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螺蛳的功效与作用】

  螺蛳的性味

  甘,寒。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本草拾遗》:"寒。"

  ③《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有毒。" 螺蛳的归经

  《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螺蛳的功用主治

  清热,利水,明目。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

  ①《别录》:"主明目。"

  ②《本草拾遗》:"汁主明目,下水。"

  ③《日用本草》:"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疮肿。"

  ④《次膳正要》:"治肝气热,止渴。"

  ⑤《纲目》:"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疸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

  ⑥《玉楸药解》:"清金利水,泄湿除热。治水胀满,疗脚气,黄疸,淋沥,消渴,疥疾,瘰疬,眼病,脱肛,痔瘘,痢疾,一切疔肿。"

  螺蛳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煮食、煎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螺蛳的宜忌

  ①《本草汇言》:"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并有冷瘕宿疝,或有久溃痈疮未敛,不宜食之。"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螺蛳的图片】
 

          螺蛳的图片  螺蛳的图片
         螺蛳的图片  螺蛳的图片
 

  【螺蛳的选方】

  ①治黄疸、酒疸:小螺蛳养去泥土,日日煮食饮汁。(《永类钤方》)

  ②治黄疸吐血,病后身面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小山怪证方》)

  ③治五淋、白浊:螺蛳一碗,连壳于锅内炒热,淬以好白酒三碗,煮至一碗,取螺以针挑肉食,仍以此酒下之,食之二、三次。(《扶寿精方》)

  ④治白游风肿:螺蛳肉入盐少许,捣泥贴之。(《摘元方》)

  ⑤治痘疹目翳:水煮螺蛳常食。(《济急仙方》)

 

  【螺蛳的名家论述】

  《本草汇言》:"螺蛳,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顾汝琳曰: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因风因燥因火者,服用见效甚速。惟堪煮热,挑出壳,以油酱椒韭凋和食之,不杂药料剂中。"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螺厣草
相关文章
驴肉 龙眼 羚羊角 灵芝 鲢鱼 廉姜 冷水丹叶 莨菪根 狼尾草根 狼尾草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