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肉,中药名。为鸬鹚科动物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sinensis(Blumenbach)的肉。四季均可捕捉,去内脏及羽毛,取肉鲜用。栖息于河川、湖沼及海滨,善潜水捕食鱼类;营巢于芦苇丛中或矮树、峭壁上;广布于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供捕鱼。味酸、咸,性寒,归脾经,具有利水消肿、散寒的功效,主治水肿腹大、体寒、腹水鼓胀等病症。
中文学名 鸬鹚肉
拉丁学名 Phalacrocorax carbosinensis(Blumenbach)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鹈形目
科 鸬鹚科
属 鸬鹚属
种 鸬鹚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
采收时间 四季均可捕捉
用 量 内服:5~10g
毒 性 微毒(《纲目》)
鸬鹚肉的异名
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鸬鹚肉的来源
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肉。
鸬鹚肉的动物形态
鸬鹚
体长约80厘米。嘴狭长呈圆锥形,上嘴两侧有沟,尖端有钩,下嘴有小囊。上嘴黑褐,上嘴边缘和下嘴灰白,具砖红色斑。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斑点;眼下橙黄色;嘴下之喉囊为橄榄黑色,有许多鲜黄色斑点。颊、颊和上喉均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稍沾棕褐色。体羽主要为黑色而带有紫色金属光泽。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边黑色,而呈鳞片状。生殖期中,胁下有一雪白块斑;头、颈部生白丝状羽。后头部有一不明显的羽冠。幼鸟的下体黑色,杂以白羽。脚位于体之后方,黑色,4趾向前,具蹼及锐爪。
栖息河川、湖沼及海滨,善潜水捕食鱼类。营巢于芦苇丛中或矮树、峭壁上。广布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使捕鱼。
本动物的骨(鸬鹚骨)、翅羽(鸬鹚翅羽)、口涎(鸬鹚涎)亦供药用。
【鸬鹚肉的功效与作用】
鸬鹚肉的性味
《纲目》:"酸咸,冷,微毒。"
鸬鹚肉的功用主治
①《雷公炮炙论》原叙注:"治体寒腹大。鸬鹚烧存性,为末,米饮调服。"
②《纲目》:"治大腹鼓胀,利水道。"
鸬鹚肉的宜忌
《品汇精要》:"怀妊不宜食。"
【鸬鹚肉的图片】
【鸬鹚肉的名家论述】
《纲目》:"鸬鹚,《别录》不见功用,惟雷氏《炮炙论》序云:"体寒腹大,全赖鸬鹚。"窃谓诸腹鼓大,皆属于热,卫气并行于血脉则体寒。此乃水鸟,其气寒冷,而利水。寒能胜热,利水能去湿故也。"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