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药方 > 中药天地 >

  专家带你通过图片认识地牯牛的形态特征!

  地牯牛,别名蚁狮、金沙牛,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分布于华南及台湾、四川等地。具有通淋截疟,拔毒去腐的功效。常用于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敛。
 

地牯牛的图片
地牯牛图片
 

  地牯牛体长32mm,翅展73mm。身体瘦长,似蜻蜓。头宽于前胸,两复眼褐色,头黑色,口器黄色,触角棒状黑色,柄节黄色。

  前胸黄色,背面有两条宽的褐色纵带,前胸有黄色长毛。中、后胸黑色,明显大于前胸。足黄色,并有黄色长毛,翅透明,有淡彩色的反光,翅膜质柔弱。前后翅形状大小和翅脉相似,翅脉黄色。腹部暗褐色。
 

地牯牛的功效
地牯牛图片
 

  地牯牛的幼虫形似蜘蛛,体长6-18mm,土黄色至污白色,有黑褐色花纹,身上有散生和丛生的黑褐色硬毛,头部有1对钳状的颚,无翅,胸足3对,腹部较大。

  地牯牛经常会在干燥的屋檐下或耕地里,沙壤土或细泥土是它们的最爱。掏地牯牛比赛成为那个时候的最爱,沙窝里浅浅的就能掏出地牯牛。这种漏斗型窝穴是它们捕食的工具,掉在窝里的小昆虫就是它们的食物。
 

地牯牛的用法
地牯牛图片
 

  而且这小东西很奇怪,它总是向后不停地退,我记忆中就没见过它向前爬行。所以被人称作“老聋聋”、“瞎乌龟”、“倒退虫”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它真正的学名叫蚁狮(当然各地有各地的“俗名”叫法)。
 

地牯牛的应用
地牯牛图片
 

  蚁狮,肉食性昆虫,以其他昆虫为食,这种生长在地表下设陷阱的仅仅属于幼虫。

  它的成虫叫“蚁蛉”,经常在夜晚无凭无故飞进屋里,绕着吊灯飞行的“讨厌鬼”,原来就是“蚁狮”的成虫。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