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大全 > 安神药 >

  对虾壳

  对虾壳

 

  

  对虾壳为一味中医药材,根据《中国药用动物志》上记载:有补肾壮阳、健胃补气的功能。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脾胃虚弱、气虚疮口不敛等症。

  

  1 基本介绍

  

  【别名】海虾壳

  

  【汉语拼音】 hai xia ke

  

  【拉丁名】

  

  【来源】为对虾科动物中国对虾、 长毛对虾、 墨吉对虾、 斑节对虾等多种对虾的甲壳。

  

  【概述】节肢类动物对虾的外壳。

  

  2 详细介绍

  

  中国对虾

  

  体长大而侧扁。雌体长180-240mm,雄体长130-170mm,甲壳较薄,光滑略透明,头胸甲较坚硬宽大,中央前端延伸成长而呈尖的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具3-4齿,额角下两侧具眼1对,有柄。额角侧脊伸至胃上刺附近;额角后脊仅伸至头胸甲中部。颈沟、肝沟细而明显,肝刺清晰,眼眶触角沟较宽,眼胃脊甚明显。头部有附肢5对,第1、第2对成为2对鞭状触角,其第2 对触角特别长,触角刺明显;其他3对附肢,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胸部附肢8对,前3对成为颚足,均为口器的一部分;其余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大,后2对末端成为爪状。雌体交接器呈现圆盘状,位于第4、第5对步足基部之间,中央有一纵行裂口,内为受精囊,前方有一圆形突起,表面着生密毛。腹部7节,能屈曲,第4-6节背面中央具有纵脊;腹部附肢6对,第1对雌者内肢极小,雄者内肢变形为呈钟形的交接器。第6对为尾肢,短粗,与腹部第7节末端甚尖的尾节合为尾扇。雌体性生殖腺成熟前呈淡青蓝色,体表散布有棕蓝色色素细胞。雄体略呈棕黄色,胸部和腹部附肢微呈红色,尾肢的后半为深蓝并夹有红色。

  

  长毛对虾

  

  在外形、体色和大小等方面,均与中国对虾比较相似。但额角上缘7-8齿,下缘4-6齿。额角侧沟浅,向后更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上有1-2个浅凹。额角基部稍高,背部较凸,末端较细,第1触角上鞭与头胸甲长度约相等或稍短。雄体交接器呈叶片状,叶尖变圆,边缘具刚毛,两侧向腹面卷曲。雌体交接器圆盘状,前片的顶端疣突较小,尾节呈刺状,背面中央具一纵沟,两侧边缘的后半部有刚毛。雌性比雄性个体大。体呈灰蓝色,头部前端多蓝点。

  

  墨吉对虾

  

  体形和中国对虾亦较相似,但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额角侧沟浅,向后越浅,向后越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基部背面很高,侧面观呈三角形,末端较细,第1触角上鞭与头胸甲长约相等或稍短。雌交接器前片的顶端疣突相当大。

  

  斑节对虾

  

  本种是对虾属中最大的一种,雌虾体长300-350mm。额角上缘6-8齿,下缘2-4齿,额角基部特长,末端较粗,眼胃脊较短,肝脊平直,第5步足无外肢。体上具棕色和暗绿色相间的横斑,但往往随环境、年龄 而颜色有所差异胜地肢的柄部外面呈明显的黄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浅海泥沙底,夜间常缓慢游泳于海水的中下层,捕食底栖多毛类、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的幼体,也食 硅藻类等。每年3月自黄海南部向渤海作壳饵和生殖洄游,冬季又返回黄海南部作越冬回游。雄虾在10月间性成熟,在10-11月间交尾,雌虾至第2年4月间性成熟,每尾雌虾产卵数十万至100多万粒,产卵时与贮存在雌体交接器中的精荚内的精液也同时放而达受精,经一昼夜开始孵化,稚虾生长迅速。

  

  2.栖息于水深25-40m以内的泥沙质海底,幼虾常群集于河口附近或内海中生活。5月性腺成熟,7-8月仔虾已符合商品标准,12月至翌年1月为越冬期。

  

  3.栖息沿岸水深25m以内的泥沙质海底。

  

  4.栖息于泥质或泥沙质的海底,仔虾喜群集于水生杂草中杂食性。成熟期向外海水深100m左右的海域回游,繁殖期才返回浅水。雌虾较大,平均体重350-400g,大者可达500g。

  

  资源分布:1.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南海也有小量。一北方已大量人工养殖。

  

  2.我国分布于浙江舟山以南东海、南海沿海。现在南方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

  

  3.我国分布于广东、福建等沿海。已进行人工养殖。

  

  4.我国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沿海,是台湾的主要养殖品种。

  

  3 成分及功效 

  

  【化学成分】肌肉含蛋白、 脂肪、胺类、 钙、 铁、 砷、 维生素A、 硫胺素、 核黄素、 烟酸、维生素 B12、 龙虾肌碱(nomarine)、 磷酸酯等。蛋白水解后得 胱氨酸、 半胱氨酸、 精氨酸、 组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酪氨酸、 门冬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 牛磺酸等多种 氨基酸。含组氨酸脱羚酶、芳基酰胺酶(arylarnidase)、组织蛋白酶 D(cathepsin D)、羧肽酶 A、(carboxypeptidase A、B)、含亚精胺(spermidine)、3,3-二氨基-二丙基胺(3,3'-diaminodipropylamine)、三甲胺等多胺类。含隐黄质(cryptoxantnin)。

  

  【功效分类】健脾药

  

  【功效】安神;止痒

  

  【主治】神经衰弱;疥癣;秃疮

  

  【性味】味甘;咸;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撒。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下一篇:兔毛蒿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