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C >

  中药刺藜的别名及其功效与作用!

  刺藜,中药名,为藜科植物刺藜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具有活血;调经;祛风止痒的功效,主治月经过多;痛经;闭经;过敏性皮炎;等麻疹。

  【药材名称】

  中文名:刺藜

  拼音:Cì Lí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野鸡冠子草。

  【出处】《河南省中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

  刺藜为藜科植物刺藜的全草

  【性味归经】

  刺藜淡;性平。

  【刺藜的功效与作用

  刺藜有活血;调经;祛风止痒的功效,主治月经过多;痛经;闭经;过敏性皮炎;等麻疹。

  刺藜治风疮疙瘩,荨麻疹:刺藜二两。煎水外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外用:煎水洗。

  【刺藜的原植物形态】

  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体通常呈圆锥形,高15-4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老时带红色,通常无毛或有疏毛。

  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狭披针形至线形,长2-5cm,宽4-10mm,先瑞渐尖,基部狭窄,全缘,主脉明显,黄白色。

  花序生于枝端和叶腋,为复二歧聚伞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花小形,两性,近无柄;

  花被片5,长圆形,先端钝圆或骤尖,背部稍肥厚,绿色,边缘膜质,果时开展。

  雄蕊5,不外露。胞果圆形,先端压扁,不全包于花被内,果皮膜质,与种子贴生。

  种子横生,圆形,边缘有棱,黑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刺藜生于沙质地、田边路旁,为耕地杂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

  【采收储藏】

  夏、秋季收割全草,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鉴别】

  刺藜全草灰黄至黄绿色。叶皱缩破碎,全缘。花序生于枝端及叶腋,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

  胞果圆形,果皮透明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圆形,黑褐色,长不及1mm,有光泽。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①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不定式气孔。

  ②胞果表面观:果皮薄膜状,表面皱缩,细胞轮廓不清。

  ③种皮表皮细胞栅状,棕色。

  ④花冠裂片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⑤柱头细胞多数是长乳突状。

  ③花粉粒圆球形,直径约20μm,表面隐约可见散孔点。

  ⑦枝端尖刺,由众多端尖的薄壁细胞组成。

  【刺藜的食用价值】

  凉拌刺藜

  原料:刺藜苗500g,熟松仁40g,熟腰果碎40g,熟芝麻5g,精盐3g,白糖3g,鸡精5g,香油15g,色拉油10g。

  制法:刺藜苗择洗干净,放入加有色拉油、精盐的沸水锅中,焯至断生捞出,用纯净水过凉,挤干水分,用精盐、白糖、鸡精、香油调味后码入盘中,上面撒上松仁、腰果碎和熟芝麻即可。

  特点:口味咸鲜,滑润嫩爽。

  【刺藜的图片】
 

中药刺藜的图片  刺藜的功效与作用
刺藜的形态特征  刺藜的药材性状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