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B >

  白背叶

  【白背叶的简介】

  白背叶,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革质,长9~13厘米,宽3.5~5.5厘米,全缘,基出脉3条,上面绿色,光滑,下面银白色,有细毛;叶柄长1厘米左右。花小,黄色,腋生,花被片6。浆果,近球形。

  药材名称 白背叶

  拼音 Bái Bèi Yè

  别名 白帽顶、白膜叶(《岭南草药志》)。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亚纲蔷薇亚纲(Rosidae)

  目大戟目(Euphorbiales)

  科大戟科(Euphorbiaceae)

  亚科铁苋菜亚科

  族铁苋菜族(Trib. Acalypheae)

  属野桐属(Mallotus Lour.)

  亚属野桐组(Sect. Mallotus)

  种白背叶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白背叶为大戟科植物白楸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楸又名:白背娘、白背桐、白朴树、白泡树、白面简、白鹤树、白匏仔、白背木、白面虎、白吊栗、野桐、白面戟、木梗天青地白、白毛树、野芙蓉、白林树、橡皮柴、谷皮柴、白桃叶、白面风。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灰白色星状茸毛。叶互生,圆卵形,长7~17厘米,宽5~14厘米,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先端渐尖,全缘或不规则3裂,有稀疏钝齿,上面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茸毛,有细密棕色腺体;叶柄长1.5~8厘米,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25厘米,被黄褐色茸毛;雄花簇生,萼片3~4,卵形,外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分离;雌花单生,花萼钟状,具不等的5裂,外被星状茸毛,无花瓣,子房3室,密生星状茸毛,花柱3。蒴果近球形,密生羽毛状软刺。籽粒小,圆形,色黑而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 白背叶生于山谷、村边、路旁或灌木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

 

  【白背叶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主治清热,利湿,止痛,解毒,止血。治淋浊,胃痛,口疮,痔疮,溃疡,跌打损伤,蛇咬伤,外伤出血。

  《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水,祛风湿,止痛。治淋浊,痔疮,跌打,蛇伤。止痒,消肿。"

 

  【白背叶的图片】

          白背叶的图片  白背叶的图片
          白背叶的图片  白背叶的图片

 

  【白背叶的复方】

  ①治胃痛呕水:白背叶草头浸男子尿一星期,取起洗净晒干。每用二两,雄鸡一只去肠杂头肺,水适量炖服,每星期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鹅口疮:白背叶适量蒸水,用消毒棉卷蘸水拭抹患处,一日三次,连抹两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外伤出血,溃疡:白背叶晒干,擦成棉绒样收贮,出血时取适量贴上,外加绷带固定。(《岭南草药志》)

  ④治皮肤湿痒:白背叶煎水洗。(《福建中草药》)

  ⑤治产后风:白背叶、艾叶,酒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溃疡:白背叶鲜叶捣烂,麻油或菜油凋敷。(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跌打扭伤:鲜白背叶适量,捣敷。(苏医《中草药手册》)

 

  【白背叶的临床应用】

  白背叶治疗慢性中耳炎:取干白背叶1两研成粗末,加水半斤,置于加盖的瓷盅内,隔水炖2小时以上,去渣,过滤,滤液内加适量防腐剂。用时先将患耳脓水洗净,药棉拭干,再滴入药液,每次3~4滴,每日3次。疗程3~15天。77例经1~12个月随访,痊愈32例,显效24例,好转21例。

  备注本植物的根(白背叶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白背叶根
相关文章
补骨脂 薄荷油 薄荷 菠菜 波罗蜜树液 波罗蜜核中仁 菠萝蜜 冰糖 冰片 冰草根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