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药方 > 中药天地 >

  白芥子|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
  
  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均系栽培。临床用名有(白)芥子、炒芥子。主产于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川等地。原植物温暖湿润气候,较耐旱,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高。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中文学名 白芥
  
  门 被子植物门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亚 目 白花菜亚目
  
  族 芸苔族
  
  种 白芥
  
  功能主治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罂粟目
  
  科 十字花科
  
  属 白芥属
  
  别名 芥菜子、青菜子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
  
  辛,热。
  
  ①《千金·食治》:"味辛,有毒。"
  
  ②《纲目》:"辛,热,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禁/宜人群
  
  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
  
  ①《纲目》:"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盛,气虚久嗽者忌用。"
  
  炮制方法
  
  1、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地理分布
  
  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
  
  (《唐本草》)
  
  【异名】辣菜子(《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植物形态详"白芥"条。
  
  【采集】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种子呈圆球形,直径1.1~2.5毫米,较黄芥子为大。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光滑。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种皮脆薄易压碎,剥去后有薄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胚黄白色,袖质,二子叶相叠,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气无,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继感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
  
  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
  
  【化学成分】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的功效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
  
  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
  
  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
  
  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②《本经逢原》:"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白芥子的作用
  
  ①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②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外用白芥子为末,醋凋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③治翻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④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热,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冷则易之。(《圣济总录》芥子酒熨方)
  
  ⑤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真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炒),没药(另研)、桂心、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⑥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一两,胡桃五枚(去壳)。上六味,一处捣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⑦治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⑧治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⑨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罗、芸薹子各一两。捣细罗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边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边,即吹左鼻中,仍先净洗鼻中,吹药。(《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10%或20%的白芥于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选2~3穴,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4天。再行第二个疗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为主,单纯型以天突、中腑、肺俞为主。交替应用。149例患者经1~2疗程,其中单纯型70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19例,好转2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7%;喘息型79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29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4.9%。另据157例哮喘型患者的观察结果,有效率为75.8%,显效率为35%。本药对慢性气管炎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减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见效的快慢和好转的程度来看,以平喘作用较好,多数患者治疗后痰易吐出,随之气喘明显减轻,以后咳嗽逐步减轻,但无明显消炎作用。
  
  ②治疗膝部肿痛
  
  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两研末,用烧酒或黄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泡为度。治疗两例,均有效。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普洱茶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