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药方 > 疾病方药 >

  四逆汤的分类(一)

  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补遗》

  【别名】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处方】干姜45克,甘草(炙)60克,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茵陈180克。

  【功能主治】治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

  【用法用量】上锉。每服酌量多少,水煎,凉服。

  【摘录】《卫生宝鉴·补遗》

  加减四逆汤--《普济方》卷一九七

  【处方】柴胡、芍药、甘草、枳实(麸炒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疟疾泻痢并作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粟米1捻,煎至1盏,去滓温服。小便涩,加茯苓;痢后重,加薤白10寸。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

  茴香四逆汤--《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小茴香2钱,附子3钱,干姜1钱,破故纸2钱,杜仲5钱,茯苓2钱,甘草5分,大枣3个。

  【功能主治】直中少阴,肾气厥逆,腹痛下利,手足厥冷,小便清利。

  【用法用量】水2钟,煎1钟,温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删补名医方论》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组成】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以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凡太阳病治不如法,汗后复下,或下后复汗,误而又误,变成坏病,若其人阳盛而从热化,则转属三阳,阳衰而从寒化,则系在三阴,此二汤所治之烦躁,皆坏病也,烦躁虽六经俱有,而多见于太阳少阴者,太阳为真阴之标,少阴为真阳之本也,未经汗下而烦躁,多属阳,其脉实大、其证渴热,是烦为阳盛,躁为阴虚,已经汗下而烦躁,多属阴,其脉沉微,其证汗厥,是烦为阳虚,躁为阴极也,夫先下后汗,于法为逆,外为大热,内不渴呕,似乎阴阳自和,而实妄汗亡阳,所以虚阳扰乱于阳分,故昼日烦躁不得眠,盛阴偏安于阴分,故夜而安静,脉沉微,是真阳将脱而烦躁也,用干姜附子壮阳以配阴,姜附者阳中阳也,生用则力更锐,不加甘草则势更猛,是方比四逆为峻,救其相离,故当急也,先汗后下,于法虽顺,若病不解,厥悸仍然,骤增昼夜烦躁,似乎阴盛格阳,而实肾上凌心,皆因水不安其位,挟阴邪而上乘,是阳虚有水气之烦躁也,用茯苓君四逆抑阴以伐水,人参佐四逆生气而益阳,参苓君子也,兼调以甘草,此四逆为缓,阴阳不急,故当缓也,一去甘草,一加参苓,而缓急自别,仲景用方之妙如此。

  《删补名医方论》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

  【组成】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二两通草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擘以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组成】于前汤内加吴茱萸半觔,生姜三两。以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

  【注】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其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也,然厥阴之藏相火,游行其间,经虽受寒,而藏不即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遽认为寒虚而用姜附也,此方取桂枝汤。若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三阴,外温经而内温藏,通草其性极通,善开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荣,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肝之志苦急,肝之神欲散,甘辛并举则志遂而神悦,未有厥阴神志遂悦而脉微不出手足不温者也,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二峻,此厥阴厥逆与太少不同治也,若其人内有久寒,非辛温之品所能兼治,则加吴茱萸生姜之辛热,更用酒煎,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藏,迅散内外之寒,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删补名医方论》四逆汤

  四逆汤治脉沉厥逆等证。

  治脉沉厥逆等证。

  【组成】甘草一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注】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若以炙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升手足温矣。

  《删补名医方论》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治少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厥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主之。

  治少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厥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主之。

  【组成】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赤色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二两。

  【注】论中,扶阳抑阴之剂,中寒阳微不能外达,主以四逆,中外俱寒阳气虚甚,主以附子,阴盛于下格阳于上,主以白通,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主以通脉,是则可知四逆运行阳气者也,附子温补阳气者也,白通宣通上下之阳气者也,通脉通达内外之阳气者也,今脉微欲绝,里寒外热,是肾中阴盛,格阳于外,故主之也,倍干姜加甘草生附子,易名通脉四逆汤者,以其能大壮元阳,主持中外,共招外热反之于内,盖此时生气已离,亡在俄顷,若以柔缓之甘草为君,岂能疾呼外阳耶,故易以干姜,然必加甘草与干姜等分者,恐涣漫之余,姜附之猛不能安养元气,所谓有制之师也,若面赤者,加葱以通格上之阳腹痛者,加芍药以和在里之阴,呕逆者,加生姜以止呕,咽痛者,加桔梗以利咽,利止脉不出气少者,俱借人参以生元气而复脉也。

  茯神四逆汤

  茯神四逆汤用于真心痛,水来克火,寒邪直犯君主,脘痛,呕吐,身冷,手足青至节,甚则旦发夕死。

  茯神四逆汤--《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茯神2钱,附子3钱,干姜1钱,人参2钱,甘草5分,木香6分,砂仁1钱。

  【功能主治】真心痛,水来克火,寒邪直犯君主,脘痛,呕吐,身冷,手足青至节,甚则旦发夕死。

  【用法用量】水3钟,煎至1钟,微温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用于治伤寒汗下之后,病证不解而烦燥者。

  茯苓四逆汤--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茯苓(去皮.四钱)人参(去芦.一钱半)干姜(炮.一钱半)甘草(炙.三钱)附子(去皮生用.一个.切作八片.只用一片)

  【功能主治】治伤寒汗下之后,病证不解而烦燥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茯苓四逆汤--《伤寒论》

  【处方】茯苓12克,人参3克,附子(生用),甘草6克(炙),干姜4.5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一日二次。

  【摘录】《伤寒论》

  附子四逆汤--《云歧子脉诀》

  【处方】炮附子半两,炮姜半两,白术1两,甘草3钱,桂7钱。

  【功能主治】伤寒寒结膀胱,脐似冰,饮水下焦声沥沥,主治脉沉,客脉滑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云歧子脉诀》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