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大全 > 理气药 >

  刀豆壳

  刀豆壳

 

  

  刀豆壳(pericarpium canavaliae )甘温止呃,可治虚寒性呃逆,临床常配合丁香、柿蒂等同用。

  

  药用部位:豆科藤本双子叶植物刀豆Canavaliagladiata(Jacq.)DC.的果壳。刀豆壳即刀豆的种皮。功效、用量与刀豆相同。

  

  形态

  

  刀豆属于豆科,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因豆荚形似刀而得名“刀豆”。又因荚形似人挟剑横斜,故又名“挟剑豆”。主要品种有蔓性、矮性两种。蔓性刀豆,亦称“大刀豆”、“中国刀豆”、“关刀豆”、“马刀豆”、“刀鞘豆”、“刀巴豆”。

  

  一年生草本,茎蔓生,无毛。复叶,小叶3片,小叶片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叶柄长3~12厘米,自叶腋抽生花轴,其上开较大的蝶形花数朵,总状花序腋生,花疏,有短梗;花萼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齿,卵形;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蝶形,长3~4厘米,旗瓣圆形,翼瓣较短,约与龙骨瓣等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枚,连合为单体;子房具短柄。

  

  结大而扁的荚果,长25~30厘米,宽约3.5厘米。种子大有10~14粒,肾脏形,红色或褐色。原产东半球热带地区。矮性刀豆,亦称“矮刀豆”、“立刀豆”、“洋刀豆”。茎矮生或半蔓生,花紫色,荚果较蔓性刀豆小,种子白色,原产印度。

  

  分布

  

  主产江苏、湖北、安徽等地。

  

  炮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虫蛀。

  

  药材鉴定

  

  干燥果壳具扭曲粗壮的果柄,荚果长剑状,略作螺旋形扭曲或破碎,长可达30厘米,宽约4.5厘米,先端尖,微弯,外表面黄色至深黄色,具皱纹,散生黑色斑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内面有白色海绵伏物;未开裂的荚果,在腹背缝线处各有助1条;果皮带纤维性,以长而宽大、完整、外面黄色、内部洁白无虫蛀者为佳。

  

  性味

  

  甘,平。

  

  ①《医林纂要》:"甘苦咸,平。"

  

  ②《泉州本草》:"甘,平,无毒。"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

  

  和中下气,散瘀活血。治反胃,呃逆,久痢,经闭,喉痹,喉癣。

  

  ①《医林纂要》:"和中,交心肾,止呃逆。"

  

  ②《重庆草药》:"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气痛。"

  

  刀豆壳-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选方

  

  1.治膈食呕吐,不能吞咽:刀豆壳五钱,咸橄榄三粒,半夏三钱。煎汤服。(《泉州本草》)

  

  2.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二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3.治久痢:刀豆荚饭上蒸熟,蘸糖食。(《种福堂公选良方》)

  

  4.治腰痛:刀豆壳烧存性研末,好酒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万氏家抄方》)

  

  5.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刀豆壳焙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少加麝香尤妙。(《经验广集》)

  

  6.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膏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7.治喉癣:刀豆壳烧灰,以二、三厘吹之。(《张氏秘效方》)

  

  8.治牙根臭烂: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医方一盘珠》)

  

  9.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鲜刀豆壳一两,鸭蛋一个。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0.鹅口疮:刀豆壳,烧灰,搽患处。

  

  11.牙周炎刀豆壳10克,冰片少许。将刀豆壳烧炭,加入冰片研末,然后将药涂沫于患处。

  

  散

  

  配方:老刀豆壳适量。

  

  制法:将老刀豆壳焙干研末。

  

  功效:和中下气,活血散瘀,慢性鼻炎。

  

  用法:每次10克,用黄酒调服,可连用5日。

  

  刀豆子

  

  刀豆的种子。

  

  别名: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关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刀豆荚果大而扁,长l0~30厘米,径3~5厘米,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脊,先端弯曲成钩状,内含种子l0~14粒,种子粉红色或红色,种脐约占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本植物的根刀豆根、果壳刀豆壳亦供药用。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

  

  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洋刀豆同属植物洋刀豆,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炮制: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甘,温。①《纲目》:甘,平,无毒。②《本草从新》: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功效: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①《滇南本草》:健脾。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宜忌:《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选方:

  

  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枳壳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