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T >

  太子参|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学名: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又名孩儿参、童参。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为石竹科太子参属(Pseudostellaria)植物,该属全世界约有10种,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有10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中南、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
  
  中文名 太子参
  
  分布区域 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属 孩儿参属 Pseudostellaria
  
  别称 异叶假繁缕、孩儿参
  
  拉丁学名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科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种 孩儿参 P. heterophylla
  
  二名法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
  
  太子参
  
  ③《中药志》:“甘苦,微寒。”
  
  入肺、脾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太子参的功效
  
  太子参能治疗病后体虚等病症:将太子参和其他中药一起煎煮茶,对于病后体虚者,能强身健体,促进病情恢复。
  
  能治疗因脾虚而造成的大便稀的病症:太子参与一些药物配伍,不仅能健脾,治疗大便稀的情况,而且还能增强人的食欲。
  
  能治疗糖尿病:通过服用太子参等中草药,能控制血糖,帮助血糖保持平稳,
  
  能治疗神经衰弱:太子参对睡眠不佳,精神倦怠的人,能促进睡眠,而且还能改善神经衰弱等症状
  
  太子参对肺热引起的咳嗽、心慌、水肿、口干舌燥等病症,也有一定的防治功效。特别是对小孩,能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体质较差的孩子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用太子参来食用。
  
  【用药配伍】
  
  太子参
  
  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光听这些名字,就连不少天天在处方中与这味药材打交道的医生都会想当然地认为那肯定是对幼小人参的称谓。在古代,的确有不少医书把“人参之细小者”称做太子参。可在近百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具有某些功效类似的人参,但又远逊人参的石竹科植物。太子参的名号于是便“旧瓶装新酒”,让给了这种新兴的药材。石竹科的太子参又名异叶假繁缕,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纤细,叶对生,夏季开白色的花,地下生有纺锤形的块根,主产于中国江苏、安徽、山东等省,生长在山间林下松软肥沃的土壤中。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肉烂熟为度,食莲肉,喝汤;发热疾病的恢复期出现气阴两伤症状,如口干舌燥、烦躁、气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参与生地、知母、麦冬、竹叶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脏极易受到温燥邪气的伤害,起病多出现发热、口鼻干燥、口渴、干咳、气短、少痰等症状,可用太子参与沙参、麦冬、百合、贝母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药同用。
  
  与同样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得很远,但它也有长处,就是药性十分平稳,适合慢性病人长期大量服用,且副作用也比上述参种小得多,因此深受那些体虚而经受不住滋养药物峻补人的欢迎。譬如脾胃虚弱之人初用补剂,服用其他参种恐药力过猛,改用太子参则大可放心;又如虚证患者夏季服用补药,恐天气炎热夹杂药力引动内火,而太子参清补扶正,则不会有此弊害;气阴不足而又血压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参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而且没有人参升高血压的毛病;壮年患者服用太子参不用担心引发上火;小患者服用太子参没有引发早熟之嫌。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
  
  药方选录
  
  太子参
  
  1.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2.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3.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4.糖尿病:太子参、葛根、天花粉各15克,生鸡内金 10克,古瓦(打碎)150克(房上陈旧的老瓦、年代越久越好)。先煎古瓦1小时,取其水煎液,再合其他药同煎。有较好疗效。
  
  5.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6.病后虚热,津伤口干:太子参、生地、白芍、玉竹各9克。水煎服。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临床应用
  
  1.(《陕西中草药》)治自汗。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 。水煎服。
  
  2.(《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主治劳力损伤,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脉细弱。取太子参15-18克,放入碗中,加黄酒、红塘适量,隔水蒸汁。每天3次,口服,每天1剂。
  
  3.清中消痞汤(名医李寿山之方)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一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坚持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方中太子参、甘草补中益气,以助脾胃之气阴。
  
  古籍考证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医书记载
  
  《本草从新》:清。吴仪洛撰
  
  《饮片新参》:王一仁上海千顷堂书局印行
  
  《中药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著
  
  《陕西中草药》: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出版
  
  《食疗本草》:唐。孟诜(612—713) 所撰
  
  太子参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
  
  《本经逢原》:公元1695年,清康熙帝34年。张璐编著
  
  《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本草新编》:清。陈士铎著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天竹黄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