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H >

  红花

 【红花的简介】
 红花,又称草红花。双子叶植物,菊科,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活血通经药。

  

  出处 《新修本草》

  

  别名 草红、刺红花、杜红花、 金红花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中药材学名 Flos Carthami。(英)Safflower

  

  药性 辛,温。归心、肝经

  

  红花,又称草红花。双子叶植物,菊科,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活血通经药。

  

  【性味与功效】:味辛,性温。功效:活血祛瘀,通经。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红花的功效:    

  

  功能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 。活血能经;祛瘀止痛,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红花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抑制心脏作用:

  

  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1.2.对冠脉血流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水提取物及红花水溶性混合物-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而红花乙醇提取物的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则不明显或无影响。

  

  1.3.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表明:

  

  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红花可使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

  

  1.4.红花对血管作用的研究发现:

  

  如先用含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动物离体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持一定的血管紧张性,造成可能类似人的血脉不通、血瘀状态。红花可使紧张性增高的豚鼠后肢和兔耳呈现血管扩张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明显,红花亦可增加麻醉犬股动脉血流量,但对蟾蜍和兔的正常离体血管可使之收缩。表明红花扩张血管作用与血管的功能状态和药物的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

  

  1.5.红花对实验动物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的影响:

  

  应用红花注射液(1ml内含生药lg),对63只蒙古沙土鼠进行术前30分钟ip给于10g/kg红花注射液,并设立了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观察红花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并研究了同一脑区的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提示红花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机理,可能与它能影响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有关。并进一步证实红花确实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对实验性胸梗塞动物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6.降压作用:

  

  红花煎剂、红花黄色素及其他制剂对麻醉猫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压作用,平均血压下降20分钟Hg左右,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

  

  1.7.红花黄色素的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黄色素具有非常显著地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对ADP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非常明显的解聚作用。当剂量为0.22g/ml时,聚集抑制率和解聚百分率分别达到85.9%和78.9%。红花黄色素的这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抑制率为73.4%。由于实验采用丝线上形成的血栓物质基础系血小板聚集物,因此血栓湿重的减轻,显然是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与体外实验所证实的红花黄色素能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一致的。红花黄色素尚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它能同时影响体内和体外的凝血系统。此外,红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

  

  红花的食疗作用: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文献考证

  

  1.出自《本草图经》:红蓝花,即红花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汇,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

  

  2.《本草述钩元》:红蓝花,养血水煎,破血酒煮。

  

  各家论述

  

  1.《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3.《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4.《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5.《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6.《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7.《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8.《本草经疏》: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瘀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死胎也。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9.《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 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

  

  10.《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

  

  药方选录

  

  1.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4.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7.治赤游肿半身红 渐渐展引不止:以红蓝花末 醋调敷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8.治聤耳 累年脓水不绝 臭秽:红花一分 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 细研为末 每用少许 纳耳中。

  

  9.治咽喉闭塞不通 须臾欲死:取红蓝花 捣绞取汁一升 渐渐服 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 可浸干者 浓绞取汁 如前服之 。(14~15方出自《圣惠方》)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