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D >

  中药倒吊笔的图片别名及其功效与作用!

  倒吊笔中药名,为夹竹桃科倒吊笔属植物倒吊笔的根、根皮和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通络,化痰散结,利湿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跌打损伤,瘰疬,慢性支气管炎。
 

倒吊笔的图片
倒吊笔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倒吊笔

  拼音:Dǎo Diào Là Zhú

  别名:墨柱果、章表、常子、九浓木、枝桐木、猪松木、神仙蜡烛、刀柄、苦常、细姑木、马凌、猪菜母、苦杨。

  【药材基源】

  倒吊笔为夹竹桃科植物倒吊笔的根或茎枝。

  【性味归经】

  倒吊笔味甘;淡;性平。

  1.《本草求原》:"淡,平。"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凉。"
 

倒吊笔的用法
倒吊笔图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倒吊笔15-30g;或浸酒饮。

  【倒吊笔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倒吊笔具有祛风通络,化痰散结,利湿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跌打损伤,瘰疬,慢性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1.《生草药性备要》:“根:煲酒治跌打。花(种毛):治刀伤。”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通经络,散结化郁。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淋巴结结核,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倒吊笔的图片】
 

          倒吊笔的图片  倒吊笔的功效与作用
          倒吊笔的原植物形态  倒吊笔的图片别名
 

  【倒吊笔的原植物形态】

  倒吊笔,乔木,高8-20m。全株具乳汁;树皮黄灰褐色,浅裂;枝条密生皮孔,嫩枝被黄色柔毛,老枝无毛。

  叶对生;叶柄长0.4-1cm;叶片坚纸质,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急尖至钝,叶面微被柔毛,叶背密被柔毛;

  花冠白色、浅黄色或粉色,漏斗状,裂片5,长圆形;副花冠分裂为10鳞片,呈流苏状,比花药长或等长;

  蓇葖2个粘生,线状披针形,灰褐色,斑点不明显,长15-30cm,直径1-2cm。

  种子线状纺锤形,黄褐色,先端具淡黄色绢质种毛,种毛长2-3.5cm。花期4-8月,果期8月至翌年2月。
 

倒吊笔的性状鉴别
倒吊笔图片
 

  【生境分布】

  倒吊笔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低海拔热带雨林中和干燥稀树林巾,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采收储藏】

  倒吊笔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鉴别】

  倒吊笔为很多切成不规则的片块状,切面宽2.5-4cm。外皮灰白色、上黄色或灰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及白色点状突起的皮孔。

  皮部松浮,易剥落,质轻而硬,断面木部黄白色。气微,味淡。以片大、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枝圆柱形,长短不一,表面黄灰色,密生点状皮孔,并可见叶痕、芽痕,质脆,折断面木部占大部分。气微,味微苦。
 

倒吊笔的药理作用
倒吊笔图片
 

  【药理作用】

  倒吊笔根流浸膏对小鼠无祛痰、镇咳作用,其煎剂作体外抑菌试验,对常见呼吸道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同属植物种子的水煎剂给人工发热大鼠灌胃有明显退热作用,其强度大于醋柳酸。

  【临床应用】

  倒吊笔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倒吊笔根2两,加水煎成40毫升,加糖分2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数十例,具有祛痰、镇咳作用。

  但服药后有恶心、呕吐、头晕等副作用;对血压、心脏、肝功能、小便常规、白细胞无明显影响。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药倒吊笔叶的图片特征及其功效与作用!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