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C >

  草豆蔻|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草豆蔻,多年生草本,株高1.5-3m。叶柄长1.5-2cm;叶片狭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0-65cm,宽6-9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有缘毛,两面无毛或仅在下面被极疏的粗毛;叶舌卵菜,长5-8mm,外被粗毛。花期4~6月,果期5~8月。草豆蔻为阴性植物,喜温暖阴湿怕旱,不耐强烈日光直射,耐轻霜,以年平均温度18~22℃、年降雨量1800~2300mm为宜。草豆蔻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一般腐殖质丰富和质地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合其生长。

  

  中文学名 草豆蔻

  

  别名 白豆蔻、草果、圆豆蔻、原豆蔻、扣米、紫蔻、十开蔻、漏蔻、草果、草蔻、大草蔻、偶子、草蔻仁、飞雷子、弯子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姜目

  

  属 山姜属

  

  分布区域 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

  

  拉丁学名 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界 植物界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科 姜科

  

  种 草豆蔻

  

  功能主治 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婪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团。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归经】脾经、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宜后下;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

  

  宜:脾胃气滞,食欲欠香,不思纳谷,胸闷腹胀,嗳气反胃,舌苔厚腻者宜食。

  

  忌: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

  

  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

  

  炮制方法

  

  秋季果实略变黄色时采收,采得后晒至八、九成干,剥去果皮,再晒至足干。

  

  地理分布

  

  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1.对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

  

  2.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

  

  3.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

  

  4.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

  

  5.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豆蔻、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5 文献论述

  

  1.朱震亨: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若热郁者不可用,恐积温成热也,必用栀子之剂。

  

  2.《纲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

  

  3.《本草经疏》:豆蔻,辛能破滞,香能入脾,温热能祛寒燥湿,故主温中及寒客中焦、心腹痛、中寒呕吐也。脾开窍于口,脾家有积滞,则瘀而为热,故发口臭,醒脾导滞,则口气不臭矣。辛散温行,故下气。寒客中焦,饮食不消,气因闭滞则霍乱。又散一切冷气、消酒毒者,亦燥湿破滞、行气健脾开胃之功也。产闽之建宁者,气芳烈,类白豆蔻,善散冷气,疗胃脘痛,理中焦。产滇、贵、南粤者,气猛而浊,俗呼草果者是也,善破瘴疠,消谷食,及一切宿食停滞作胀闷及痛。4、《本草求真》:草豆蔻,辛热香散,功与肉蔻相似,但此辛热燥湿除寒,性兼有涩,不似肉蔻涩性居多,能止大肠滑脱不休也。又功与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风寒客在胃口之上,症见当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热浮散,专治瘴疠寒疟也。故凡湿郁成病,而见胃脘作疼,服之最为有效。若使郁热内成,及阴虚血燥者,服之为大忌耳。

  

  5.《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6.《开宝本草》:下气,止霍乱。

  

  7.《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8.《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

  

  9.《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10.《中国药典》:

  

  紫蔻:又名紫叩、紫豆蔻、紫豆叩、十开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果实。其中个大饱满、壳薄无空皮、种皮呈暗棕色或灰棕色者,称为紫蔻。品质最佳。

  

  枫蔻:又枫叩、小白蔻、三角蔻、三角叩、印度蔻、印度叩。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果实。其中个小瘦瘪,外皮较厚者,称为枫蔻。品质较差。

  

  白豆蔻:又名白蔻、白叩、豆蔻、豆叩、圆豆蔻、圆豆叩、原豆蔻、原豆叩。为该品带壳者。以上均以个大、粒实饱满、果壳完整、香气浓厚者为佳。

  

  蔻仁:又名叩仁、蔻球、叩球、白蔻仁、白叩仁、白蔻仁、豆叩仁等。为该品去壳的种子团。 蔻米,又名叩米。将种子团打开,单粒种子称“蔻米”。

  

  蔻壳:又名叩壳、白蔻壳、白叩壳、白豆蔻壳、豆蔻壳、豆叩壳、白蔻皮、白叩皮、豆蔻皮、豆叩皮、蔻皮、叩皮、白蔻衣。为该品果实的外壳。

  

  小豆蔻:为姜科植物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 White et Maton的干燥果实。主产于印度、越南、斯里兰卡等国。该品种品质较次,非白豆蔻正品。附方

  

  ①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满闷、心腹痛:草豆蔻肉八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两(锉碎)。上三味匀和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杵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夏月煎之,作冷汤服亦妙。(《博济方》豆蔻汤) ②治呕逆不下食,腹中气逆:豆蔻子七枚(碎),生姜五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广济方》豆蔻子汤) ③治冷痰呕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汤洗去滑,切,焙)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不拘时侯。(《圣济总录》豆蔻汤) ④治胃口冷,吃食无味及脾泄泻不止,兼治酒后数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一两(炙),肉桂(去皮)一两,陈皮(去白)一两,蛮姜一两。上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更入陈米末一钱,水一盏,枣二枚,同煎七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

  

  (《博济方》草豆蔻散) ⑤治小儿藏寒泄泻不止:草豆蔻一枚,剥开皮,入乳香一块在内,复用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史载之方》豆蔻丸) ⑥治霍乱心烦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黄连(去须)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胀三钱匕,水一盏,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草豆蔻汤) ⑦治老疟久而不瘥,及山岚瘴气,远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个(并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朴方圆二寸(一半姜制,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姜枣大二块(一块用湿纸裹煨,一块生用)。上分为二大剂,于发前临晓,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来早,再温服,留滓再煎二次。(《鸡峰普济方》草豆蔻散) ⑧香口辟臭:豆蔻、细辛,为末含之。(《肘后方》)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柴胡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